2014年12月2日 来源:江苏农业网《农林工作简报》第100期
今年7月份宝应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正式挂牌成立,农村资源发包特别是土地经营权流转进场交易后,溢价超出预期,不但拓展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也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租金收入。全县进场交易土地流转54宗,流转面积9887亩,合同金额5040万元,成交价格从每亩每年700元提高到了1230元。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上涨,增加农民的土地流转收入,总体是好事,但土地流转有盲目抬高租金的趋势。为防范规模经营风险,防止因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因素时,合约双方产生租金纠纷,宝应县农工办组织专题调研,研究引导土地经营权合理定价、有序流转。据调研,今年宝应县农地每亩平均毛收入约2550元,扣除生产成本1350元,如承包金超过1000元/亩,那么净利润将不到200元/亩,加上一次性缴纳的几年承包金利息,承包经营已很微利,若再考虑农资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经营者的利润空间势必进一步受到压缩。
宝应县从保护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和可持续经营角度出发,采取三个防范措施,超前做好风险防控,引导农民合理定价、经营主体理性竞标。一是明确承包经营者尽量以本县(镇)人为主,既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又防止承包者违约跑路。二是县、镇农村产权交易组织从维持发包方和受让方双方受益相适应的公平性出发,合理制定基价、指导抑制高价,引导受让方算好成本、收益账,理性竞争。标的原则上实行实物计价,良田以每年每亩315公斤左右粳稻为宜。三是适度控制土地承包经营规模,家庭农场一般控制在300亩以内,合作社按成员数,平均每个成员经营面积也不超过300亩,以防“垒大户”、培植新时期的“大地主”,影响集约经营。


扬州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扬州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